台灣茶鄉旅.全民找茶趣-北部篇


茶是人在草木間,一趟回歸初心的旅程。

看到茶園綠意盎然的畫面,口中似乎也湧出一股回韻的茶香,是否你也想安排一趟茶鄉之旅,讓自己浸泡在大自然的幽靜中,試著找尋最純淨的初心呢?


早期台灣的種茶重鎮都在北台灣,想要深入茶鄉體驗台灣茶文化,很適合從北台灣展開,中台灣、南台灣、一直到東台灣等都有代表性的景點;不妨全家三代、扶老攜幼一同前往,不僅可以探訪真正的茶園,走進過往茶金年代的輝煌歲月,也可品嚐當地的茗茶與茶類食品,甚至親自體驗茶料理的手作課程;當然,順道感受一下捏陶樂,茶鄉之旅、找茶趣味更多。


回歸初心的北台灣茶鄉

百年歷史南港茶鄉小旅行

台北產茶地區的南港大坑茶山的茶產業已超過百年歷史,是包種茶的原鄉,位處於台北市邊緣地帶,寧靜的彷彿與世無爭;開車下南港交流道約15分鐘即可到茶山的世外桃源,在這裡你可以遠離塵囂,享受慢活,泡一壺好茶,步行環山步道、桂花吊橋,愛心池塘,走訪茶園、品嚐茶料理、參加手作活動,感受當地人的熱情款待,來一趟南港包種茶鄉充實的茶山小旅行吧!

▲全台茶農子弟皆可在此學習採茶製茶技藝 

▲桂花吊橋可說是南港山的秘密花園,小橋流水、精緻迷你,位於示範茶廠環山步道旁,非常適宜來此散心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周邊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初夏時節有螢火蟲穿梭在樹叢間,秋高氣爽時則有桂花香伴隨身旁,更有臺北市唯一的茶園生態景觀;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對面有畚箕湖桂花林古道和大坑溪桂花吊橋親水步道,後面則有環山棧道,可居高遠眺臺北盆地,以及南港當地特色植物與煤礦露層,是個散心休閒、喝茶聊天的好地方。

如今的茶葉製造示範場,便是為了推廣在地產業所設立;在青翠山巒間的紅瓦白牆建築,內部規劃有品茗區、展示區與工藝教室,透過預約導覽解說活動,可以了解在地歷史、製茶過程,以及茶產業的發展等;若是周六前來,還能品嚐茶山媽媽的手藝,各種以茶和桂花點綴的輕食,包括套餐、麵線、甜品等,健康又美味,很適合全家一起來此休閒放鬆!

來到南港茶山喝茶、吃茶,千萬別錯過特別的茶席體驗;所謂「茶席」是指品茶、習茶的地方,在這以茶為主的茶事活動中,老師會從茶具介紹、賞茶到泡茶過程一一解說,像是茶葉比例、注水多寡、倒茶姿勢等,每個步驟都有學問;參與的人除了可以細品包種茶從第一泡到第五泡的風味,也能試著親自沖茶,整個過程彷彿沉浸在茶的美學中,更如同是一場修身養性的心靈體驗。

▲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景觀優美,還可以看到101觀景台、景觀座位,提供最舒適的泡茶環境

▲南港茶山的茶席,更深刻體驗學習茶文化


坪林文山包種茶的知性之旅

在台灣,有人稱「南烏龍、北包種」,坪林堪稱包種茶的故鄉,為北部包種茶主要產區,品質與產量一向備受推崇;區內多栽種青心烏龍品種,茶葉呈條索緊結狀,外觀翠綠,茶湯金黃甘潤,香氣格外淡雅迷人。


坪林位於翡翠水庫上游的水源保護區,用藥限制比一般茶區嚴格,政府除力推農藥減量、不施除草劑外,並補助有機肥,推廣以綠肥當堆肥,最重要的是嚴格落實抽驗,不僅頻率頻繁,也特別嚴謹,連茶廠也搶著經過ISO認證,讓茶產業跟得上消費者的檢驗。

▲位於新北市的坪林區,有著天然資源溪畔步道與古早茶鄉文化,週休假期不妨體驗一下

▲在坪林茶園看日出,已是全球百大綠色旅遊目的地


從台北市到坪林,只要半個小時的車程,但場景立刻從車馬喧囂變成田園風光;坪林被高山森林所環抱,茶園面積將近1千公頃,當地有8成的居民是茶農,幾乎都是從事文山包種茶的產製與銷售,這裡除了是個美麗的茶鄉之外,也是登山健行、旅遊露營的好去處。


從五號國道下坪林交流道後,跨過坪林拱橋,就可以抵達坪林茶葉博物館,拾級而上,白牆建築與江南庭園風格映入眼簾;這是一座閩南安溪風格的四合院,茶葉博物館於民國86年落成至今,園區內包含展示館、體驗館、茶藝教室、文化商店等館舍,後方還有涼亭、石山瀑布等庭園造景,可以品茗聊天、悠閒度過一個下午。


而坪林古色古香的茶葉博物館,是全台灣第一座以茶為主題的博物館,閩南安溪風格的四合院建築,讓人感受到古樸幽靜的庭院之美;綜合展示區裡,以模型和實物展示製茶過程,並介紹中國製茶史、茶器、飲茶禮儀,活動展示區則是不定期展出與茶相關的藝術作品;另外,還有以竹樓與月明樓為中心的茶藝館區。


來到茶葉博物館,當然不能錯過精采的主題特展,展示館的一樓與地下一樓,會定期推出與茶文化相關的展覽內容,讓大家更認識台灣的好茶,以及一心二葉的有趣故事;並不定時舉辨特展,可帶領大家進入台灣茶從150年前風靡世界的歷程,也介紹了在台灣茶歷史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包括約翰陶德、李春生等人,並且深入淺出地說明台灣茶產業如何成功登上國際舞台,以及後來的改變與轉型之路;也有茶包裝美學展,介紹台灣茶葉包裝設計的百年風華,涵蓋歷史人文、造型結構、藝術美學與品牌行銷等環節;其中茶包裝的演進、茶裝圖案的語彙、新世代茶品牌的設計都相當吸睛,帶領我們快速翻閱了台茶文化的歲月故事。

▲坪林茶博物館的閩南式建築,不僅展現傳統庭院之美,更能認識茶文化、透過科技互動遊戲體驗採茶、製茶的闔家找茶趣


到了坪林可別忘了坪林老街,茶簍、草鞋、各式冷泡茶、茶美食小吃,甚至還保存過去品茶的方式;坪林是茶鄉,在老街就必須展現可以讓人看出茶鄉的特色,現在坪林老街僅存的幾家茶棧,就是傳統的茶葉批發商,茶葉是用布袋裝,一袋就是百斤;到了現在,他們還保留古法茶葉交易買賣的泡茶法,用碗泡茶,用湯匙品茶的方式在評鑑茶葉,桌上經常就是一排五六個碗,一次可以品嚐五六種不同的茶葉。


坪林的茶產業,為茶鄉保留了過去的生活與文化,這些都是坪林獨有的自然與人文風情,無論是品茗茶、嘗美食,都值得你我深入探訪、細細品味。


▲坪林老街還可看到有人桌上擺著好幾個盛滿茶葉的茶碗,那表示行家正在評鑑茶葉


▲坪林老街除了茶行,還有包種茶熬煮三天三夜的茶葉蛋、茶冰棒、茶油麵線、茶饅頭等特色茶小吃

埔心故事館 匯集茶香記憶的地方

位於桃園市楊梅埔心地區,有一處茶香四溢的茶業改良場,百年以前,無數的研究員來到楊梅,在山坡上孕育出屬於台灣的茶文化;百年以後,楊梅區公所將往昔茶改場日式宿舍打造為「埔心故事館」,加入互動體驗、紀錄片等影音設施,為遊客娓娓道來茶文化,更規劃茶飲、茶餐與販售部,要讓大家用味覺記憶茶香。


由於楊梅地勢多丘陵與山坡,土壤透水性佳,加上豐沛雨量帶來濕氣,合乎天時地利的優異條件,使楊梅自日治時期就成為北台灣重要的茶產地之一;當時桃園、新竹一帶所產的茶葉,多透過陸運送往大稻埕加工出口,位於縣市交界的楊梅埔心則成為重要的轉運中心;因此日本政府在1903年成立「台灣總督府殖產局安平鎮製茶試驗場」,引進最新的製茶機器、聚集農業專家改良茶葉品種,並在旁建造「丙種三戶建」的日式宿舍,供場長與主管居住。

▲埔心故事館還原舊時茶改場日式宿舍建築外觀,並在此講述茶歷史,與客家、眷村文化

▲埔心故事館以埔心歷史、茶產業及茶文化為主題,打造文化、教育與觀光的新亮點,並搭配周邊旅遊景點,讓埔心成為深具旅遊魅力的好去處


隨著場區搬遷並改制成「茶業改良場」,徒留日式宿舍在原址見證往昔時光;2014 年桃園市政府將日式宿舍登錄為桃園市歷史建築,並命名「埔心故事館」,隨即展開修復工程,包含興建新館、開放空間綠美化,希望彰顯埔心在台灣茶業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埔心故事館從玄關到各個展間,皆以還原日式場景為主,遊客必須在玄關處換穿拖鞋,走進鋪設榻榻米的展間,彷彿來到昔日研究員的宿舍,親身感受帶點嚴肅且一絲不苟的日式家庭氛圍;館內各空間分別介紹客家與眷村文化,並透過豐富的圖文,將茶改場歷史化繁為簡,其中還有為小小遊客規劃的茶主題繪本閱讀區,年齡稍大一點的孩童可以藉由觀賞紀錄片,瞭解日式宿舍的前世今生,或是透過聞茶葉的互動過程中,認識台灣八大特色茶;離開故事館前,出口左側設有茶席與奉茶區,未來將有茶師進駐,為遊客奉上一杯楊梅在地的秀才茶,以回甘的茶韻留下舌尖記憶。


除了主建物外,館區的開放空間種植許多楊梅樹與茶樹,還規劃一處迷你茶坡,重現茶園景觀;再串聯埔心故事館周邊景點,遊客還能來場楊梅一日小旅行,例如走訪楊梅老莊地區的保甲古道、福人步道及秀才登山步道,沿途可以賞茶園、百年苦茶樹,更是桐花秘境;而每年12 月盛開的仙草花海,同樣吸引大批遊客來到楊梅休閒農業區。


活化後的埔心故事館不只成為最新的旅遊提案,此處同時也是當地人們的社區小公園,點點滴滴的茶歷史都將在孩子心中種下種子,讓大家記得,埔心曾經盈滿在地人驕傲的茶香。

▲走入埔心故事館,看到舊時代家庭生活風貌

▲館內展出茶改場設計的茶風味輪,以細膩的詞彙幫助大家區分各種茶品特色



(本文感謝農糧署、台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酷傳媒、桃園誌、國家文化記憶庫、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熟年誌、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台東市政府、Woment、TaipeiWalker、ETtoday)

Tags:
  • 茶葉
  • 旅遊

TOP